Search


[轉貼分享]台灣南北差異的確是這樣沒錯
  • Share this:


[轉貼分享]台灣南北差異的確是這樣沒錯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…/a.11226148677…/1905833802789773/…

【__肉飯之亂?究竟真相為何】
 
這張圖的資料來自Wiki,但從文化角度上,他無法是正確,但也無法說是錯誤:

關於肉燥與滷肉之類傳統延續至今的美食,通常沒有絕對的稱號,只有相對多數印象中的稱號,也因此,我們在標題也想跟各位說的是"真的是這樣嗎?"期待的是調查出更多當代大家的看法,好讓這個時代對肉燥的認知能被紀錄

因為稱謂本身的文化,背後代有時間延展、技巧延展、以及地區性延展的可能

在時間延展的狀況下
其實代代相傳的美食多少會在每一代時都因應當代有些小小變化,這些變化可能是改變肥瘦比例或是容器等等的,而這樣的延展通常相隔三代以上的話,就很不容易向前追溯原始作法或稱謂,很可能從小看阿罵或鄉口攤位都叫肉燥,但殊不知在阿罵之前其實不是肉燥(僅是舉例)

第二則是製作者延展
製作者延展則是容易發生在結婚等兩種文化結合的時候,例如大溪游記百年油飯,一開始是遵照當時的古法,但後來因為老闆跟客家太太結婚,所以在製作上加入了一些客家文化的做法,不再用傳統蒜頭爆香,改用老薑與麻油之類的,這是單一店家就會發生的延展。而
肉燥飯這樣如此高密度分布的美食,是極有可能發展出技巧延展而成就不同"獨門絕竅"的。

第三個則是地區延展
以前南北交通不方便時,稱謂與做法的確不容易大規模遷徙,但在交通普及後,很多當地人帶著當地的做法跟稱號,到了外地交流後,在外地落地生根也是很常見的。就像很多人說南部東西甜、北部偏鹹,可是也有南部人剛好住在周邊小吃都很鹹,北部人住在周邊小吃都很甜的家鄉中的可能。

稱謂本身作為一種文化,反映的是文化若要被認可時,是需要一個時間空間以及人本的三方認可。今天這個東西爭議不小,其實並非是全錯,而是在於我們生長脈絡皆有不同,包含我們在內其實都有點以管窺天:)

因此,這張圖不可能是全正確的,也不能說不對,因為他來自Wiki百科,代表著台灣也有好一部分人認可這樣的稱謂。

因此,文化銀行才想拋出這個主題,蒐集更多人的看法:)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B%B7%E8%82%89%E9%A3%AF
 
#肉飯科普
※魯是錯字別誤認為山東
※相傳源於日治時代台灣
※南部肉燥飯普遍切較細
 
#滷肉飯 #魯肉飯 #控肉飯 #肉燥飯 #南北差異
#台灣美食 #消夜文


Tags:

About author
合作/工作邀約—請聯繫[email protected]
我是包周,台灣人,為食物&設計兩個領域工作,熱衷於探尋亞洲各地飲食、文化、飲食之美及無添加飲食。現隱身在香港企業裡為餐飲品牌做Branding及Digital Marketing。
View all posts